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在华举办国际会议费用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06 14:02:5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9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在华举办国际会议费用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印发《在华举办国际会议费用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行〔2012〕1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
  为了规范和加强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在华举办国际会议费用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费用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
                              财政部
                          二○一二年一月十九日



附件: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费用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部门与外国有关组织、团体、机构共同在华举办或受其委托承办年会、例会及其他以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且申请中央财政拨款的会议(以下称国际会议)。
  第三条 按照会议正式代表(不含工作人员,下同)的人数,在华举办国际会议分为三类:会议正式代表在300人以上的,为大型国际会议;会议正式代表在100人以上、300人以下(含300人)的,为中型国际会议;会议正式代表在100人以下(含100人)的,为小型国际会议。
  第四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厉行节约,严格开支。会议承办单位应本着“勤俭办外事”的原则,科学、规范、合理地编制和申报国际会议预算,严格控制会议规格,努力压缩会议规模,认真执行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力求会风简朴,务实高效。
  (二)参照惯例,规范管理。根据国际惯例,不为会议代表配备生活用品,不组织公款游览、参观等,不得借举办国际会议的名义向地方政府或企业强行摊派或变相摊派会议费用。
  (三)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国际会议经费应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应设有专门为会议服务的临时财务机构,举办中型、小型国际会议也应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
  第五条 凡需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华举办的国际会议,会议报批文件须明确各项经费来源,如涉及申请中央财政拨款,应在商外交部同意后会签财政部,方可上报审批。
  第六条 在华举办的国际会议,需申请中央财政拨款的,应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程序,会议承办单位应在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后编制详细的会议经费预算,报财政部审核。
  第七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经费由我方全额负担或由与会各方分担的,应按会议统一标准制定经费预算,我方负担的经费应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各部门自行批准在华举办的国际会议所需经费,在部门预算中调剂解决,财政部不再另外安排经费预算。
  第八条 除特殊情况报经批准外,国际会议工作人员人数控制在会议正式代表人数的10%以内,驻会工作人员不得超过会议工作人员的50%。

第二章 会议收入管理

  第九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收入主要包括:
  (一)会议注册费收入,指根据国际惯例,由会议承办单位向参会代表收取的用于会议支出的费用。
  (二)国际组织专项资助,指国际组织拨付给会议承办单位的专项经费。会议承办单位应积极向国际组织申请专项资助。
  (三)中央财政拨款,指在无会议注册费收入和国际组织专项资助,或者会议注册费收入和国际组织专项资助不足以弥补会议开支时,中央财政安排的对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补助经费。
  (四)赞助收入,指境内外机构或部门、企业、个人出于自愿,无偿向国际会议提供资金或物资赞助形成的收入。
  (五)其他收入,指召开国际会议时举办展览、展示、广告、旅游中介等收入。
  第十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取得的各项收入,必须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单独核算。
  第十一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得到的赞助物资及会议期间购买的办公用品、消耗材料等应严格管理。财产物资的取得、保管、领用要有严格的报批程序,指派专人负责。
  第十二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购置或通过赞助取得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在会议结束后3个月内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案报财政部审批,财产物资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费后上缴国库。以会养会的,财产物资处置收入可用于抵补会议相关支出。

第三章 会议支出管理

  第十三条 在华举办国际会议应按国际惯例办事,不得承担额外的义务,要厉行节约、讲求实效,从严控制经费支出,努力做到以会养会。
  第十四条 国际会议的支出项目和标准如下:
  (一)场地租金。大型、中型、小型国际会议正式代表人均开支标准分别为每天100元(人民币,货币单位下同)、150元和200元。
  (二)会议开幕式或闭幕式一次冷餐招待会(酒会)费用。会议正式代表人均开支标准为150元(含酒水及服务费用)。
  (三)会议期间工作人员食宿费用开支标准为每人每天300元。
  (四)会议期间志愿人员工作午餐费用及误餐补贴。志愿人员仅安排午餐或发放误餐补贴,开支标准为每人每天100元。志愿人员不安排住宿。
  (五)同声传译人员劳务费及同声传译设备和办公设备租金。同声传译开支标准为口译每人每天5000元,笔译每千字200元;同声传译设备和办公设备租金,会议正式代表人均开支标准为每天50元。
  (六)境外同声传译人员国际旅费。只承担同声传译人员乘坐经济舱的国际旅费,据实结算。
  (七)交通费。租用车辆安排会议代表往返驻地与会场,租金开支标准为:大巴士(25座以上)每辆每天1500元,中巴士(25座及以下)每辆每天1000元,小轿车(5座及以下)每辆每天800元。
  (八)其他会务费用。实行综合定额控制,会议正式代表人均开支标准为每天100元,开支范围包括:办公用品、消耗材料购置费用,会议文件印刷、会议代表及工作人员的制证费用等。上述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在综合定额控制内据实报销。
  (九)会议如有注册费收入,中方可承担国际组织官员及秘书处人员会议期间的食宿费用。
  (十)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支出。
  第十五条 会议代表往返国际国内旅费(包括往返机场的交通费)、食宿、医疗、参观游览、个人消费等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十六条 除劳务费及境外国际旅费外,同声传译人员的食宿、交通等各项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十七条 会议所有支出必须经会议承办单位财务主管签字同意方能报销。所有支出协议必须由会议承办单位财务主管签署。
  第十八条 申请中央财政拨款的国际会议,未经财政部同意,一律不准购买设备。除会议场地、会议必要设备(不含消耗材料支出)外,承办单位不得擅自对外承诺提供任何免费服务。

第四章 会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九条 国际会议承办单位要加强对国际会议经费的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议预算开支项目、标准及金额,不得擅自改变会议资金用途,不得挪用、截留、侵占会议经费。要建立追踪问效机制,对于违反规定的开支项目和超过开支标准的费用,不予报销。
  第二十条 大型国际会议结束后,承办单位应在3个月内编制会议经费决算报告,总结会议经费明细收支情况,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财政部。编报决算要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
  第二十一条 会议结束后,中央财政拨款经费如有结余,按照财政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对于编制虚假预算以及截留、挤占、挪用国际会议经费等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追究违规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承办单位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财务及物资管理办法,报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四条 地方部门举办的国际会议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财政部《关于在华召开国际会议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财外字〔1997〕543号)同时废止。


国家计委印发《关于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工作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国家计委


国家计委印发《关于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工作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989年1月26日,国家计委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1〕51号文的要求,京、津、沪和工业集中的省会先后组建了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了加强节能技术服务工作,原国家经委曾以经能〔1982〕609号文印发了《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工作条例》,有力地推进了节能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组建了二百多个中心,拥有约五千名职工,他们为促进节能做了大量工作。鉴于原《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工作试行条例》已不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明确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的性质和工作方向、任务等,我委在广泛征求各地区、各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关于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工作的若干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参照执行。
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节能工作仍很难巨,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心要加强领导,将中心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搞好队伍建设。各地区、各部门的节能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业务指导工作,有些工作可委托中心去做,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各部、局、总公司的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各级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要进行业务指导,加强联系,以推动整个地区及部门节能工作的开展。

附:关于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工作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国家对能源实行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加强节能技术服务、咨询、监测和审计等工作,在改革的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能源节约,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是由国家计划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司进行宏观指导、在本地区或本部门节能主管部门指导下,以增强企业和社会节能效益为目的的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其业务统一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节能工作部署。
第三条 各地区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为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由事业费解决。各部门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的性质,由组建单位确定。
第四条 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以有偿服务的收入,充实测试设备,完善工作条件,努力减轻政府负担。

第二章 工作任务
第五条 积极协助本地区、本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做好节能方针、政策调研,为制定节能规划、实施节能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咨询。
第六条 根据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第八条的规定,接受本地区、本部门节能主管部门委托,行使能源监测职能,对所辖地区或所属企业的生产、生活用能进行监测和检查。并负责本地区、本部门能源监测中心(站)的技术、业务指导。
接受国家或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委托,可参与节能产品的认证工作。
第七条 承担节能技术措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效益论证工作,为委托单位提供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报告。
第八条 根据企业需要或节能主管部门的部署,指导或承担企业能量平衡、审计和耗能设备测试,提供测试报告及改进意见。并为企业进行其它方面的节能技术服务和咨询工作。
第九条 组织节能技术开发和交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开拓节能技术市场。
第十条 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节能宣传和节能科技普及活动;负责节能技术情报交流工作。
第十一条 采取培训班、研讨会、专题技术论证会等多种形式,为企、事业单位培训能源管理干部、技术干部及操作人员。
第十二条 经有关部门批准,可承担节能项目的设计工作,并可承包设备、材料供应和施工任务,为节能技术改造提供综合服务。
第十三条 根据工作需要,应积极开拓节约原材料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服务工作,为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第三章 工作要求
第十四条 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确有技术专长、热爱节能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行政后勤人员要一职多能。
第十五条 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应发挥技术专长,加强和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横向联合。
第十六条 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要适应改革的要求,实行主任负责制,试行多种形式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现有装备的利用率。
第十七条 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应不断提高工作和服务质量,并创造条件,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在服务领域中树立信誉。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国家计划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司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本规定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对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工作做出具体规定。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同时《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工作试行条例》(经能〔1982〕609号)即行废止。


广东省统一发票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统一发票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了加强统一发票(以下简称发票)的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发票是财务收支的合法凭证,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记帐、核算的原始凭证,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的主要依据。
第三条 税务机关是发票的制定和监督管理机关。
发票票面一律套印税务机关发票专用章。
发票的种类、票面的基本内容以及发票专用章的规格由广东省税务局确定。
承印发票的印刷厂由县(市)税务机关指定。
第四条 凡本省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及其附属单位,以及个体工商业户,均应遵守本办法。
凡销售商品、产品或劳务的收款都必须开出发票。但商业零售单位销售商品,除购买方索要的外,可以不开发票。任何单位购买商品、产品或接受劳务的付款,都必须取得发票。
第五条 发票的印制和发放:
生产经营正常,会计制度健全,发票使用量大,有健全的发票管理制度并有专人管理发票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以下简称用票单位),可自行拟定发票格式,填写《印制发票申请表》,报经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后到指定的印刷厂印制。
经税务机关审查不具备前款条件的用票单位,以及个体工商业户,凭税务机关发给的《发票购用手折》向主管税务机关购领。
临时经营者需用发票,由经营地税务机关填开。
第六条 下列专业性票据不使用统一发票,按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另行印制票据,票面不套印税务机关发票专用章:
(一)银行、保险、邮政、电讯单位的专用单据;
(二)铁路、民航、交通、航运单位的车船票、飞机票,行李票,房管部门的房租收据,医疗保健单位的医药费收据,殡仪馆的服务收据;
(三)按国家规定收取规费的收据;
(四)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场)、公园、博物馆、展览馆的门票;
(五)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结算凭证;
(六)机关、团体、学校、部队等单位内部使用的非商品经营和非劳务收入的单据;
(七)经县(市)税务机关批准的其他专业性票据。
第七条 承印发票的印刷厂必须根据税务机关批准的印刷发票通知书及其所附的发票式样、规格、数量印刷,并保证发票专用章和发票的安全。
除税务机关指定的印刷厂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票。
第八条 发票只供本企业、本单位或个体工商业户本人使用,不得相互借用、非法买卖或转让。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代开发票。非经广东省税务局特许,不得携带空白发票到外县(市)使用。
第九条 开立发票必须准确、完整、复写,加盖开票单位和开票人印章,严禁弄虚作假。发票不得涂改,挖补或撕毁。
严禁使用假发票。严禁以白条单和内部使用的票据代替发票。
第十条 用票单位必须建立和健全发票领发、登记、保管、缴销等制度,按月(季)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发票领、用、存报告表。作废发票要与存根联粘贴全份保存,不得撕毁。已填用的发票存根,必须妥善保存,保存期限和销毁手续按国家档案局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办
理。发票及《发票购用手折》如有遗失,应即查明原因,声明作废,并将情况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一条 用票单位解散、合并、转业、歇业、更改单位名称,或因迁移营业地址而改变隶属税务机关时,应向税务机关移交已用发票的存根。未用发票应列册送税务机关截角销毁或经税务机关批准后继续使用。用。
第十二条 各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应按《会计法》的规定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对不真实、不合法的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检查发票的印制、使用和保管工作,应出示证件。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检查,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资料,不得隐瞒。
税务机关对有疑问的发票,有权开具《发票换票证》予以调取,被调取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发票换票证》与发票有同等效力。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者,税务机关应视其情节轻重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非法买卖、转让或借用发票者,对双方均处以罚款。
对违反发票管理或玩忽职守而遗失发票的直接责任人,可别处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 对违反发票管理有下列行为者,税务机关除依第十四条处以罚款外,还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非法为他人代开发票,或为使用假发票者提供银行帐户,或给不合法凭证付款,导致收款人逃税漏税者,应责令其补纳收款人所逃漏的税款,没收其所收取的手续费、管理费。
(二)非法携带空白发票到所在县(市)辖区以外使用者,没收其所带的空白发票。
(三)违反发票管理规定屡教不改的,吊销其发票,限期清理整顿。
(四)伪造税务机关发票专用章或伪造发票,触犯刑律的,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 税务机关处理违反发票管理案件,应将处理决定书面通知当事人。
当事人不服税务机关的处理决定,可向上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但必须先按决定执行。上级税务机关应在接到当事人申诉之日起三十天内作出答复。当事人对上级税务机关复议不服,可于接到复议之日起三十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超过三十天的,视为当事人放弃起诉权利。
第十七条 税务机关要建立健全发票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发票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对违反发票管理行为,任何人都可以检举揭发。税务机关查实处理后,可按规定奖励检举揭发人,并为其保密。
第十九条 本办法的解释及实施细则的制定,授权广东省税务局办理。
各县(市)税务机关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报广东省税务局备案。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原《广东省统一发货票管理试行办法》以及有关发货票管理的规定,均同时予以废止。



1985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