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

时间:2024-06-17 10:22:0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0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劳动保障部办公厅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
               卫办监督发〔2006〕1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保障厅局、总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保障局、工会: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有效预防和控制高温作业环境下劳动者可能导致的中暑,进一步做好高温季节劳动者防暑降温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凡工作场所存在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高温作业分级标准》(GB/T4200-1997)、《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等规定的各项防暑降温措施,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合理调整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现场作业,严禁延长高温作业时间和加班加点。
  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用人单位防暑降温工作的监督检查,预防控制劳动者中暑的发生。
  (一)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防暑降温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对用人单位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要责令用人单位认真整改,并及时组织查处。
  (二)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高温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工作、督促用人单位认真落实作业场所各项防暑降温 措施,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要责令用人单位认真整改,并及时组织查处。
  (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有高温作业场所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如发现违法行为,要责令用人单位认真整改,依法严肃处理。
  (四)各级工会组织要发挥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的作用,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依法予以制止,问题严重的,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切实维护劳动者各项合法权益。
  三、各级各类医疗单位要积极做好发生中暑劳动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对诊治的中暑病例要及时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四、各地要结合当地高温季节劳动用工实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对用人单位防暑降温工作的专项监督检查,强化用人单位防暑降温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督促用人单位切实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

       卫生部办公厅              劳动保障部办公厅

        
       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二○○六年八月十八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传真

安办传真[2001] 第4号

2001年7月1 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今年5月份以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4月28日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1]25号,以下简称《紧急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实施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5月底至今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全国煤矿没有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初步遏制了重、特大事故连续发生的势头,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产煤地区和煤矿企业对应予以关闭的矿井进度迟缓,态度不坚决;一些煤矿企业安全整治方案不落实,隐患的整改不到位;一些乡镇煤矿只停产、不整顿,以停代关,以停代整,存在等待观望、拖延的倾向,矿井安全得不到有效整治,有的甚至明停暗不停,仍在违规生产。贯彻落实《紧急通知》,搞好煤矿安全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4.28”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紧急通知》的要求,搞好煤矿安全专项整治,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各地区人民政府要以贯彻落实《紧急通知》为重点,加大煤矿安全整治工作力度。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紧急通知》精神,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整治阶段的宣传、发动和教育工作,严防敷衍应付,形式主义等现象的发生。要坚定信心,不折不扣地落实《紧急通知》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坚决抓出成效。

二、认真落实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紧急通知》的要求,关闭矿办小井的期限已到。各地政府要组织对此项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查一查是否全部关闭了,是否按关井的标准关闭了。山西、吉林、黑龙江省也要按要求抓紧关闭矿办小井的工作进度,确保在今年9月底之前完成关井任务。

三、认真落实乡镇煤矿一律停产整顿的要求并抓好停产后的安全整治、限期整改工作。

1、各乡镇煤矿要切实停止生产。各地区要组织检查乡镇煤矿停止生产的情况,发现顶风而上,拒不停产,或明停暗不停,白天停产晚上生产的,要对矿主严肃查处。

2、要在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贯彻落实《紧急通知》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和责任。要按照《紧急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对乡镇煤矿实施关闭和停产整顿的政策界限和时限要求,对《紧急通知》规定的“四个一律关闭”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要落实组织领导和有关方面的责任。

3、要组织有关方面人员,对乡镇煤矿逐一进行检查认定。对应当关闭的,要提出关闭的时限要求,落实关闭措施,限期予以关闭;对应当进行停产整顿的,要提出整顿的内容、标准和时限要求,并督促其认真整改;对限期达不到安全标准的,要实施关闭措施。

4、要制定对乡镇煤矿停产限期整改复产验收办法,对验收人员的组成、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时间提出明确要求。同时,要制定防止死灰复燃的措施。

四、加强对国有煤矿企业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和督促检查,国有煤矿企业要进行安全生产的全面排查,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治;要对照国有煤矿停产整顿的“八条”标准,对在“一通三防”方面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坚决予以停产整顿,不消除隐患不得恢复生产;要做到整治工作组织、任务、责任三落实。

五、确保煤矿安全整治工作质量。对关闭的矿井要彻底炸毁填平井筒,拆除地面全部设备设施,恢复地貌。对应予以关闭的矿井严禁采用任何变通形式,逃避关井。对关井不彻底或被关闭井死灰复燃的,一经发现,对有关责任者,要依法从重惩处,并追究有关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责任。

六、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密切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搞好煤矿安全整治工作,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的执法监察,监督落实《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整治实施方案》,对煤矿安全整治工作不落实的、违法违章组织生产的要严肃查处。 

略论有法不依原因及其对策

田宝会


  有法不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对执法权力的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是近现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运行的法则,科学的权力制约应具备三大特征:一是权力制约的全面性;二是权力制约的相互性;三是权力制约的可行性。然而,我国现阶段对执法权力的制约,无论是在制约机制的设计上还是运行中,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立法对执法缺乏有效制约,既无财政和人事任免等方面的直接有效控制权,又无审计监督和其他有效手段,无以制约执法过程,致使人大监督缺乏力度;其次,执法权力内部缺少相互制约机制,除了办理刑事案件中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存在一定程序的相互制约以外,其他执法活动都只有本系统内部上级对下级权力行使的单向监督,执法权力间的平行或交叉双向制约均不存在;再次,执法机构的配置与运行缺乏相互制约,导致为政不廉,工作低效,执法不力,执法效果不佳。

  2.没有健全、高效的执法监督机制。我国目前的执法监督,无论是执法内部监督,还是执法外部监督,其效能都是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执法监督机制本身不够健全,尤其是执法外部监督机制及其相关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执法监督不力的根本原因。而执法监督不力,必然会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的难以根除。

  3.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驱动。有的执法部门受地方党政个别领导的干预、唆使,让法律为地方或部门的不正当利益服务;有的执法部门在办案中偏袒本地当事人,争案件管辖权,作不公正裁决或推卸责任;有的地方机关和个人阻碍法院判决的执行,以扣押人质的方式追讨债款;有的党政领导甚至执法部门或公开参与和支持,或暗中纵容包庇,凭借靠山大、关系网宽、保护层厚,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千方百计逃避法律的制裁。

  4.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几千年传统专制观念积淀成一种凝固的民族心理,至今仍是根深蒂固的,它与现代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产生严重的冲突,成为阻碍当代社会走向现代法治的重负。一是“人治”、“权大于法”观念与“法治”、“权力必须受法律约束”观念的冲突。二是传统法观念与现代法观念的冲突。三是等级观念与法律平等的冲突。四是一些基层受宗法家长统治影响,诉讼“私了”,甚至公然抵制公正执法,成为基层执法的拦路虎。

  切实解决有法不依问题,主要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加强对执法权力的制约。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要通过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一些实质性权力,使立法对整体执法机关和执法过程形成有效制约;另一方面要对我国执法系统内部各项执法机能的配置进行重新设计,构造平向或交叉的双向制约机制,与现行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制度相结合,使执法权力运行实现全方位制约。

  2、完善执法监督机制。首先应使执法的外部监督规范化。这就是要通过立法使外部监督的形式、程序、方法、效力规范化、具体化,使外部监督具有可操作性和效力发挥的法律保障。其次,应建立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联动机制。因为只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密切配合,协同作用,才能形成对执法过程的全方位监督。最后,应建立执法监督的司法救济机制,即在执法监督活动受到不法权力阻挠和非法处分导致监督无法进行的情况下,经由法定程序直接启动司法程序,以司法手段保障监督主体合法权力和监督活动继续进行。

  3、必须防止和解决地方主义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严格维护法制的统一,不允许搞那种损害全局利益的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级党政领导要支持执法部门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并加强监督检查,发现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要坚持纠正。对有禁不止违反纪律,坚持搞地方保护主义的办案人员和党政干部,应按干部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首先要从党政领导做起。各级党政领导不仅要学法、知法、懂法,而且要守法、用法;克服“人治”、权大于法的封建特权观念及计划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实行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次,在党政机关、军队、企业、学校和全体公民中,都要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同时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厂、依法治村及各行各业的依法治理活动,努力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